音乐学系

Musicology

音乐学系

韩锺恩教授《通过听感官事实讨论音乐学写作问题》讲座侧记(“音乐学研究方法与治学理念”系列讲座之十)

发布日期:2015-02-04 14:14:00 更新日期:2023-10-31 18:19:31

  

  

  撰稿:陈燕婷(beat365官方网站音乐学系博士一年级学生)

  摄影:牛蕊(beat365官方网站音乐学系博士二年级学生)

  讲座日期:2014年11月26日

  

  

  

  

  “音乐学研究方法与治学理念”系列讲座于2014年11月26日(周三)下午两点迎来了第10期,由著名学者韩锺恩教授做了题为《通过听感官事实讨论音乐学写作问题》的演讲。

 

  韩锺恩,音乐美学家,音乐批评家,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音乐美学与审美》、《音乐美学与文化》、《音乐美学与历史》、《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性存在的可能性研究》、《守望并诗意作业》、《音乐学写作》等多部著作。

  

  

  

  

  讲座中的韩锺恩老师

  

  

  讲座以一系列提问展开。

 

  首先,一个不可回避且毋庸置疑的问题就是,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攻读学位干什么?有三种可能的答案:1.升级求职名利虚荣;2.补课充电奋发上进;3.托命学术写作为本。这些目的都无可厚非,但是最后一种显然更具学术目的。究竟什么才是音乐学学科安身立命、持续薪传的机制?这座有着学术积累的思想城到底是靠什么奠基并不断有所增高呢?答案是:码字坑、糊纸墙,就是说:写作是音乐学学科的基础。

 

  音乐学写作是职业性的写作,与音乐论文写作不同,它需要职业性规范,必须分离出来。然而,音乐学写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当理性遇到感性时,有无法逾越的障碍。所以必须明确,音乐学写作:1.不是用别的方式写音乐;2.不是用音乐学的方式写别的;3.是用音乐学的方式写音乐。

 

  音乐学写作的基本问题是:

  1.听什么:a.在音乐中究竟能够听到什么样的声音?b.在音乐的声音里究竟能够听出什么?

  2.写什么:a.能否把听到的声音通过文字语言书写出来?b.能否把想到的声音通过文字语言书写出来?

  3.怎么写:a.如何通过文字语言去描写与表述音乐所表达的东西?b.如何通过文字语言去描写与表述文字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这就是悖论所在。

 

  于润洋先生曾说,每个人在音乐中听到的都是他自己。人之所以感于音乐而动,就因为音乐中所蕴含的生命体验通过听者的感官融入到了他的心中。于是,这个永远无法通过验证的想象,被人们默认为是一个事实。就此意义而言,音乐学不仅仅是揭示这个公开秘密的工具,它本身就是音乐这样一种艺术所以发生的同谋。于润洋先生所揭示的正是音乐与音乐学这样一个本有的关系。

 

  听感官事实,这是不实、可疑的事实,因此,需要作为一个对象去进行研究。听感官事实面临两个困难及两个问题:

  1.听感官事实不可信,因为难以实证,于是不可定位。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不可信是否就一定不可靠?答:一样可靠;

  2.听感官事实不明显。因为没有语言能清晰明确地加以表述,只能通过暗示或者隐喻,于是难于述说。

 

  听感官事实,有两个需要进一步钩沉与挖掘的内涵:1.有想象中介的听感官与内心之间的功能衔接(同构);2.有同谋暗扣的组织化的音响艺术(音乐与音乐学之间的结构整合、完形)。由此可见,将感官事实取代并替换听感觉或者听觉,需要绘出一个具重新界定的概念。进一步就是听感官事实到感性声音结构的逻辑转换。

 

  听感官事实转换成抽象的纯粹的形式语言,有如下几个步骤:1.实物形状轮廓;2.形态与色调摹写;3.线条、色彩;4.转换成抽象形式语言;5.再生成纯粹形式语言。

 

  音乐本体论及相关音乐学写作问题,经常是在偏见、错觉和误读之中。但是,这并不可怕,也不是绝对不好。事实上,因为音乐美学学科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通过理性方式研究感性问题,使得合法偏见、正当错觉、有效误读丛生。

 

  音乐学写作的基本任务是:1.弥补知识性盲点;2.拓展学术性边界;3.付诸学科性关切。

 

  最后,讲座以“我写故我在”、“天人古今,成家立言”为结束语。

 

  之后 ,2014级博士张莹莹提问:1.请谈谈音乐美学学科建设问题,以及遇到的问题。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与其他学校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别之处。2.音乐美学研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哪个问题对学科是有意义的?

 

  韩教授回答:第一个问题,2006年音乐学系成立50周年,提到了学科建设问题。高校的第一要务是教学,而专业则是靠长期的经验积累起来的。高校既要有传统学科,也要有特色学科,甚至强势学科。第2个问题,音乐美学学会明年成立30周年,研究范围越来越广,但是深入研究的较少,基础还没完全打好。此时突然遭遇其他学科的影响,于是很多人搞跨界,结果一跨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一定要站在学科原位上,目前原位问题还没解决。人们认为音乐美学是研究美的东西,其实音乐美学研究的应是感性,由于学科名称翻译不当使人产生误解。

 

  潘澜老师最后总结:本场讲座的核心是语言的互换问题。韩锺恩老师不断发问的研究方法,具有哲学本质意味。用哲学方式对本学科命题进行发问,这是一种敏锐的触觉。通过不断发问,引导大家不断深入。

  

  

  

  

  讲座后韩锺恩老师与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