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系

Musicology

音乐学系

授人以“渔”——杨民康教授学术讲座报道(“音乐学研究方法与治学理念”系列讲座之五)

发布日期:2015-01-21 13:47:00 更新日期:2023-10-31 18:19:32
 

撰稿:贾怡、董宸(beat365官方网站音乐学系博士一年级学生)

摄影:牛蕊(beat365官方网站音乐学系博士二年级学生)

讲座日期:2014年10月15日

 

 

    2014年10月15日14点,我院杨民康教授在教学楼323室为全院师生做了题为《以表演为经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法纵横谈》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是他近期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领域的理论新思考,也是我系“音乐学研究方法与治学理念”讲座课程的第5期。

 

  

讲座中的杨民康老师

 

 

    新世纪初叶,为了适应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学科自身的学术需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杨民康老师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论进行了许多创新性探索。他多年来深入田野,精于方法论方面的思考与总结,为该领域提供了许多个案研究经典范例和系统理论方法创见。

 

    讲座中,杨民康老师结合当前学术研究的实际需求,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研究理论的基本构成和实际运用。首先是少数民族音乐乃至整个民族音乐研究中的两个方法论系统和五种基本分析范式,即宏观-思维-观念层、中观-学理-学统层和微观-实践-方法层的塔形结构与音乐形态学分析、哲学美学的语义学阐释和文化语境的语用学研究两个方法论系统,以及传统音乐形态学分析、音声人类学形态分析、简化还原音乐分析和仪式音乐民族志形态分析等五种少数民族形态分析范式。其次,他运用具体实例解析了少数民族音乐形态学结构性分析的微观实践方法,并通过比较,说明传统音乐形态分析以乐谱为起点与以“音声”为起点直面音声本身时,在工作方式、音乐形态分析、记载工具及内容等方面的差异。从模式变体到“简化还原”深层模式以及与此相反的从模式到模式变体顺向“转化生成”的建构,再到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中以具中介状态的音乐表演过程为研究起点,进而环顾表演前、后两端的“规定性”“描写性”音乐形态分析。这几种范式都是立足于“微观—实践—方法”层面,以音乐(声)形态分析为主,同时涉及表演及文化语境因素的综合分析。再者,他还借用近年来的部分新学术成果,说明从中观学理学统层对少数民族音乐形态学进行的释义性分析,即以表演为经纬,通过有关场域、表演过程的讨论,解释研究“文化语境中的音乐”以及“音乐作为文化”等相关问题,并注重音乐活动立体过程的动态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通过音乐表演作为中介环节(一条经线),将表演前、后发生的乐谱、音声形态类型及与此对应的规定性(prescriptive)书写和描述性(descriptive)书写两种记谱方式区分开来,对其各自的性质、特征和功能及互动、互渗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再根据表演活动及其过程作为场域所起的作用,将表演前存在的概念性(规定性)因素和表演后发生的音声产品及其分析过程联系起来,依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语言—言语”的结构关系,形成一个动态分析的环链(一条纬线),彰显出一种既具“纵深感”又有“宽广度”的立体性研究思维。

 

    总而言之,以“音乐表演为经纬”,从音乐表演过程的“参与”、“观察”开始,当下及后续的音乐分析与研究触角可拓伸至乐谱、音声、核心模式,变化模式等多个方面。这种对少数民族音乐展开既不脱离音乐事象本身,又多视角、立体化的考察与研究,是杨民康老师一直以来研究实践的彰显和方法论的提炼。讲座中,他通过图标显示、理论概括等既直观生动又全面深入的解析方式,为更多的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综合研究范本。笔者以为这种综合研究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民族音乐学研究中脱离音乐本体观察以及研究中出现的“两张皮”现象。他给予大家的这种方法论引导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乃至更广泛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提供了作为“渔”的有效指导。

 

    讲座后,主持人潘澜老师对讲座内容有诸多思考。她问道:这几种音乐分析方法最终的研究目的指向音乐自身还是试图与文化相接轨?杨民康老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虽然我们现在都在讨论音乐和文化的关系,但这里我是在讨论音乐问题,没有走出音乐。因为首先我从音乐形态学上讨论,认识的关键在于怎么认识音乐,不能仅仅按照以前针对乐谱对音乐的概念层面的认识。以语言学举例,对语言和言语的研究也是递进的。音乐学也从以前只关心乐谱到一起涉及音声层面。我们现在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应该说是更有侧重,同时也有交织,产生区分的是我们面对乐谱的研究方法,一种针对表演前,一种针对表演后。虽然它们都是音乐,但是我们现在更是细化了。像符号学,也是从形式和内容,到现今形式的形式、形式的内容,甚至内容的形式、内容的内容。民族音乐学发展到现在,上面说的五种方法,体现的是民族音乐学形态分析方法的细化。

 

 

  

讲座后杨民康老师与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