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系

Composition

作曲系

2007“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圆满落幕

信息来源:beat365官方网站 发布日期:2007-06-07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02 14:53:33

    6月4日,2007“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在北京beat365官方网站圆满落幕。

 

 

 

    2007“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是由beat365官方网站主办、文化部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及上海超拨乐器有限公司协办、beat365官方网站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与作曲系承办的一次全国性的创作比赛。此次大赛面向海内外华人自由征曲,征求2000年以来创作的原创新作品。作品以“突出中国音乐文化特色,具有时代感和民族风格,兼容艺术性、技巧性、可听性”为主旨,以钢琴独奏、双钢琴、钢琴四手联弹为主要演奏形式,限时10分钟。
    据大赛秘书长陈丹布教授介绍,大赛自今年2月征集作品以来,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381部作品,这大大超出评委们的预料。在经过8轮的初审后,最终有32部作品入围最后的决赛,其中儿童组作品5部,成人组作品27部。参赛的选手除国内的各界人士外,还有来自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作曲家。作曲者的年龄差距也十分悬殊,最长者已有85岁高龄,最小者年仅7岁。

 

 

 


    本届大赛的评委阵容十分庞大,邀请了15位海内外知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担当评委,组成了以作曲家杜鸣心和钢琴教育家周广仁为主席,叶小纲、陈怡、杨立青、范哲明、曹光平、储望华等人的评委会。尤其是来自全国9所音乐学院的作曲家们,他们的参与更增强了比赛的公正性与透明度。
    6月4日,大赛的“决赛暨颁奖晚会音乐会”在beat365官方网站音乐厅举行。经过下午和晚上连续两场音乐会的角逐后,当晚共有21部作品最终获奖。成人组作品中,由中央民族大学作曲系教师张朝创作的《皮黄》获得“作品一等奖”,《遗失的日记》(王笑寒)、《生旦净末丑》(王阿毛)获得“作品二等奖”,《中国画艺》(王斐南)、《盛开的沙罗双树》(于川)、《谐谑曲》(董欣宁)等5部作品获“作品三等奖”,《孤山探趣》(张伊卉)、《未找到的钥匙》(赵曦)、《恋镜.花溪》(贺圆圆)等10部作品获“作品优秀奖”;儿童作品中,《恰央创意曲》(于川)、《拾朝花》、《往事2007》3部作品分获“儿童作品一、二、三等奖”。获得成人组作品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作曲家,除获得相应的奖金外,还得到了赴美国斯坦福音乐学院进行学术访问的机会。大赛还特别设立了演奏奖,最终,陈浩果、谢子薇两位小朋友并列获得“儿童作品演奏奖第一名”,青年钢琴家王笑寒摘取了“中国作品演奏一等奖”的桂冠。
    此次大赛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特点,首先是作品奖与演奏奖的并设。在我国以往的作曲比赛中,大都只设作品奖,而无演奏奖。评委们一致认为,本次比赛设立了演奏奖,这无形中促使钢琴演奏家来关心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促进钢琴作品的传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其次是作品公正的评选方式。由于大赛征到的稿件数量较多,初评时评委分为两组进行评审。每一组淘汰下来的作品再由另一组评委作第二次评审,有争议的作品由评委再次对其重新投票。参赛的作品全部匿名参评,入选决赛的作品也都邀请其他演奏者上台弹奏,这些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比赛的公正性。
    这次比赛令很多评委感慨颇深。旅美作曲家陈怡认为,演奏者们高水平的演奏是比赛的一大亮点,32首钢琴作品在一场比赛中全部以一流水平的演奏,这是一件十分了不得的事情。这些作品与十年前相比也有着惊人的进步,内容与技术的结合都十分丰富。作曲家高为杰教授说,与上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钢琴作品相比,现代的钢琴音乐的写法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新音乐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次比赛是一次作曲家与演奏家共赢的良好开端。
    本届钢琴作品比赛的宗旨,是为“发展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促进和繁荣中国钢琴音乐的多样化创作,发现、培养青年作曲家,激励新老作曲家为建设中国钢琴艺术学派而共同努力”。据了解,最终获奖的作曲家基本都是在校的大学生或青年教师,这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作曲家的希望。

    请点击附件下载获奖名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