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系

Composition

作曲系

纪念江定仙逝世5周年音乐会——记“新世纪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决赛

信息来源:beat365官方网站 发布日期:2005-12-06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02 14:54:10

    在beat365官方网站55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中,为纪念beat365官方网站前副院长、作曲系主任江定仙逝世5周年而举办的“新世纪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于11月25日周五晚以音乐会的形式在学院音乐厅拉下了帷幕。该场音乐会由beat365官方网站“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声歌系和作曲系联合主办。比赛的评委会由王震亚担任主任,其他评委由苏夏、石夫、刘霖、郭淑珍、黎信昌、金湘、舒泽池、杨青、孟卫东、唐建平和叶小纲11位著名的作曲家、歌唱家共同组成,这种组合的评委会对这场音乐会作品的评比能够更为全面和公正,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这场比赛兼音乐会的瞩目程度。
    该场音乐会入围评比的26首曲目,是今年7月份由著名作曲家组成的两个评委会对收到的国内外一百多首参赛谱稿评选出来的作品。这些作品以音乐会演出的形式在当晚再次展示于评委面前,就让评委在读谱的同时能够直观感性地通过演唱出来的效果评定乐曲的艺术水准。基于歌手的二度创作对作品能够起到情感渲染和弥补创作技巧不足的作用,这次音乐会在设立创作方面的一、二、三等奖外,还特设了男声演唱奖1名和女声演唱奖2名,增加了该场音乐会的分量和可观性。
    这场音乐会的多数作品篇幅不长,但在音乐风格方面上基本都体现了艺术歌曲精致典雅、技法简练、结构严谨和形象鲜明等的特点。在像18号作品《大观楼抒怀》这样篇幅比较长的作品比较突出的是在结构方面运用了类似“通谱歌曲”的写作方法,在建立统一主题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旋律随着作品中多段歌词叙述发展进行连缀,以解决多段歌词与主题之间统一对比的结构关系。另外在《黄鹤楼》、《西江月》和《漫山花》等这些采用我国古代诗词为歌词的声乐作品中可以看到作曲者们对民族音乐风格的创作尝试。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对民歌小调、吟诗调、民间戏曲以及对说唱音调的吸取借鉴,其中大胆运用的富于戏剧性的、朗诵与咏叹相结合的音调配合钢琴化的伴奏,生动地体现出了原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除了艺术歌曲特有的一些创作元素体现外,纵观该场音乐会的作品可以发现无调性的创作手法运用占了相当的比重,而这种创作手法的运用也都显得较为娴熟。很多作曲者的创作在和声语言上冲破欧洲传统音乐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的调式格局束缚,在音乐方面寻求更为大胆灵活的韵味和律动感。不同作品中的乐音、节拍和节奏等材料根据歌曲内容的要求自由地形成各种层次不同的音乐织体组合,并按照作曲家各自所要求的逻辑结构和表现形式组成一个严密、精致的艺术整体。相当多的作品由于调性的模糊以及旋律性的削弱更为鲜明地显现了音乐近似朗诵的特性。音乐会中运用古诗词为题材的作品在运用这种手法进行创作时,能够较好地突出演唱者腔调的抑扬流转来表达古诗词的韵味,同时也便于演唱时歌词吐字的清晰表达,显示出了作曲者们对曲调与中国语言音韵特点结合的重视。但是由于当晚这种风格的作品数量较多以至于在听觉上给观众造成了一定的重复和疲劳的感觉。
    音乐会中作品所运用的无调性创作手法容易使作品在旋律组织上显得相对松散并影响音乐形象的生成,这次比赛的作曲家们却都十分注意通过钢琴与声乐的结合来进行音乐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塑造,因此演唱者和钢琴伴奏对作品情感的准确表达和技巧的发挥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该场音乐会的演唱者和钢琴伴奏为我院声乐歌剧系以及钢琴系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年轻教师,当晚在演绎这些新创作的艺术歌曲时可以说他们均有较好的表现。其中吴艳彧在演绎48号作品《美丽的尼羊河》时宽长的拖腔和高音区明亮的花腔显现出了其精湛娴熟的演唱技巧。女高音柯绿娃明亮纯美的嗓音和轻松稳定的高音长音,以及男中音冯国栋对69号作品《伐檀》出色的音乐情感渲染也都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艺术歌曲创作比赛的主要目的是纪念学院前副院长兼作曲系主任江定仙教授逝世5周年。江教授是我国现代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于声乐领域中创作了独唱曲、合唱曲、民歌改编曲、儿童歌曲等多种题材类型的作品,其中艺术歌曲《岁月悠悠》入选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曲目,而他其他类型的作品也同样获得了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江教授也是一位经验丰富、善于启发学生的教育家,他为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纪念。这场音乐会从实现江教授生前期望繁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促进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遗愿来讲具有了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虽然这场音乐会中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观念有待日后时间的进一步考验,但其举办却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参赛选手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尝试,崭新的手法、元素运用和创作上的较高水平都为艺术歌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场比赛由于评委们所打的分数中没有一首作品上九十分,所以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共有四首作品,分别是刘聪的《淋湿的梦》、丁缨的《云之泪》、蔡建纯的《夜雨寄北》和曹光平的《美丽的尼羊河》;三等奖分别有苏潇的《雪花的快乐》、龚晓婷的《翠绿的雨》、刘力的《黄鹤楼》、罗成的《听雨》、衍池的《古代奴隶劳动号子-伐檀》、刘冷妮的《月夜》、刘聪的《冬天是一个银色的梦》和钱琦的《墓碑旁的杜鹃花》八首作品,其中龚晓婷为我院作曲系教师,刘力、刘冷妮和钱琦分别为我院作曲系副系主任兼教师叶小纲的学生。从上述获奖的情况来看,一等奖空缺和二等奖中没有本院教师或学生的作品,这都反映了这次比赛评委们宁缺勿滥的心态和评比的公正性。除了一、二、三等奖外,这次比赛还设置了优秀奖和入围奖,而在演唱方面分别由声歌系主任郭淑珍的研究生冯国栋、吴艳彧和柯绿娃获取了优秀演出奖,由此也可看出比赛奖项设置的全面性和人性化。
    此次“新世纪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是“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成立八年来举办的一次重要的音乐活动之一。期待“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能够在日后举办更多有学术价值和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