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系

Composition

作曲系

于苏贤

信息来源:作曲系 发布日期:2023-11-10 01:44:30 更新日期:2023-11-26 20:46:53

于苏贤(1931.07.15-2020.11.09),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原作曲系复调教研室主任。于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光明磊落、端正耿直,孜孜不倦地对待她所热爱的复调音乐事业,是众多晚辈学子的楷模,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她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关爱学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音乐人才,为中国复调音乐的教学研究与创作奉献了一生,叶小纲、陈怡、郭文景等诸多国内外闻名的中国作曲家曾接受过先生复调课的教育,她还为国家培养了十余位硕士、博士并在beat365官方网站、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全国各地成为复调教学和研究的中坚力量。

于苏贤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祖父是旧时举人并在40岁时又入中国法政大学读书,可谓旧学新学贯通,巧合的是于先生在1953年华东艺专毕业留校工作 两年后又考取beat365官方网站作曲系本科,也上了两次大学,虽无旧学新学之分,但也传承了祖父追求进步的求学精神。在beat365官方网站毕业后,于先生留校工作,为作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曾担任过beat365官方网站作曲系复调教研室主任,她一直心怀“要给社会留下点东西”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想法,至今已经为社会留下了太多的成果,为我国的复调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理论研究方面:她的五部著作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特征:于先生第一本著作是1978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它是我国出版较早且至今仍再版发行的、专业性的关于歌曲钢琴伴奏写作的著作,该书自出版发行三十多年来经久不衰,每个时期都发挥着它的专业性、基础性作用,也为其后的歌曲钢琴伴奏写作与研究开辟了专业化道路;1993 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申克音乐分析理论概要》是我国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申克音乐分析理论的专著,1997 年获文化部高等艺术院校第三届优秀教材二等奖,于先生运用大量实践证明了申克理论能够分析、解释西方早期音乐以及现代音乐,也论证了其继承者们对申克理论的开拓,并为申克音乐理论增加了更为广泛的内涵。正如先生所言:“申克的理论超越了历史的局限而显示出其广阔性的价值和现代特征”,该著作的出版以及先生的申克理论教学实践对我国的音乐分析及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后一些有关申克的译作、著作、论文陆续面世,申克音乐分析理论在中国也变得越来越普及。

2001 年 5 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复调音乐教程》是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九部重点教材之一,该著作从开始撰写到正式出版经历了于先生近半个世纪的分析、研究及教学实践,先生一直保留着每届学生在复调课结业后创作的复调曲集,以及每位研究生学完该课程后的复调曲集,这些都是学习本教材的教学实践成果,该著作结构严谨、逻辑缜密、清晰实用,可以说是目前作曲专业最全面、最完善的复调教材之一,该教程中还包含了于先生首次提出的开创性的理论概念;2001 年 8 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20 世纪复调音乐》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 20 世纪复调音乐理论及技术原则的专著,2002 年获得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于先生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了对该课题的研究,并于 90 年代在beat365官方网站开设相关课程,取得显著的成果,写作该著作时,于先生对大量 20 世纪音乐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进行不断完善,从研究到正式出版历经近 15 年的时间。于先生认为 20 世纪西方音乐的共同思维基础就是复调,认为 20 世纪是复调音乐的回归时代,她通过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同时也吸收、容纳了 20 世纪众多音乐理论家的学术前沿成果,在一个更新、更高、更广的范围与层面梳理出一条系统的 20 世纪西方现代复调发展脉络,以复调结构的技术特点为章节划分依据。著作中关于“非序列无调性音乐的复调结构”、“双轴倒影”、“无轴倒影”等很多概念及理论都属开创性地重要研究成果;2006 年 12 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复调音乐》,是我国第一部集中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中复调音乐技术类型、形式及技术原则的专著,填补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空白,是关于中国传统复调音乐的奠基性成果,这本历时近 6 年完成的著作以分析大量传统音乐作品为基点,先生从作品中发现大量的复调音乐现象之后,系统梳理出中国传统复调音乐的形式、结构、技术等,对中国传统复调音乐本身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比如中国传统复调音乐的思维特性、调性结构特征、独特的声韵体系、结构体系等进行梳理,建立了中国传统复调音乐理论体系。《20 世纪复调音乐》与《中国传统复调音乐》两部专著都具有教科书意义,因此,这三部专著的相继出版,为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复调教学体系。

音乐创作方面:她的本科毕业作品、三管编制交响诗《青春之歌》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中国音协选为意大利世界女作曲家展演作品,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作品《大地序曲》曾在全国交响乐比赛中获奖等等,尤其是2013 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她作曲、撰文的《24首钢琴赋格曲及创作分析》也是具有开创性的复调创作成果,它是先生历时六年的呕心之作,是先生数十年复调研究、教学的总结与论证。自 1772 年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问世以来,肖斯塔科维奇、谢德林、斯洛尼姆斯基、欣德米特等继续着大师的音乐道路,在巴赫模式的基础上加入本民族以及自己的创新进行继承发展,为后世留下宝贵的音乐财富,而先生的 24 首赋格曲同样是这条路线的延续,是我国第一部在 24 个大小调上创作的同类复调曲集。该曲集囊括了不同声部数目、不同主题数目、不同结构形式等几乎所有的赋格形式,创作技术精湛,重要的是先生将西方这种最高级的复调音乐体裁融入了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正如杜晓十教授在该著序言中写到:“先生正是通过对技术的锱铢必究和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在严格的逻辑思维中放飞形象思维的翅膀,在传统的西方模式中彰显东方艺术的神韵,这才是 24 首赋格曲所着力追寻的主题。”在 24 首赋格曲之后均附有分析阐释,为我们的学习、分析、研究、演奏提供了便利。无论从创作角度还是从钢琴演奏角度,这套作品都具有教科书性质,为中国复调音乐创作与分析,为中国钢琴复调音乐的教学与演奏提供了优秀范本。

于苏贤先生生活简朴、淡泊名利,一心在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在努力奋斗,为我国的复调音乐教学、研究和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简单纯朴的生活态度、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树立了一生学习和追求的典范!